提及成大,許多人心中浮現的是榕園幾顆綠蔭蒼蒼的榕樹,其中位於大成館前,蓊鬱拔萃的榕樹,曾幾何時,已經成為學校的最佳地標。這棵已將近百年樹齡的榕樹,位於光復校區的榕園,由裕仁皇太子(即後來的昭和天皇)於1923年(大正12年)4月21日行啟(訪查)臺南時,親手栽植。

當時的光復校區是日軍的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是南臺灣的陸軍部隊指揮中心,榕園圍過去的操兵營庭,前方的工設系館(大成樓)、歷史系館為軍隊營舍,一旁的藝術研究所館(禮賢樓)則為聯隊本部。這片綠意盎然的榕園,在戰後仍是國軍光復營區內的一塊綠地,直到1966年整個營區變成本校的光復校區,物轉星移幾度秋,裕仁的榕樹仍舊茂密茁壯,年復一年,成大畢業生在這株榕樹前留下屬於他們的青春年代。

「榕園數雲」是成大十景之一,雲鬚飄揚、蒼翠蓋天的老榕在成大屹立已逾百年,足下如茵綠草鋪陳、與古羅馬式的大成館相互輝映,是90年來數以萬計的成大校友與學子珍貴回憶。
 
但你聽過「成大榕樹」的歷史嗎?
 
1902年,日軍展開第一期永久兵營計畫,在今光復校區興建兵舍。1907年因縮編臺灣守備兵力,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授旗成立。
 
1910年,日軍展開第二期永久兵營計畫,今三棟國定古蹟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俱屬此計畫下完成之建築物,落成於1912年。

1923年,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行啟臺灣,為慰勞臺灣步兵第二聯隊駐防官兵,於今日榕園中種下老榕。老榕的西側20及40公尺處在1925年及1926年又分別有雍仁親王(大正天皇的二皇子)及宣仁親王(大正天皇三皇子)種下榕樹一棵,但那兩棵樹俱已不存。位於老榕東側之榕樹,則為日治後期生長出來之榕樹。

1945年,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由國軍接管,1966年撥交給本校前稱為「光復營區」,據蔣先盛中將曾回憶,當時駐守軍力約達一千四、五百人左右。

1966年,光復營區撥交給本校(臺灣省立成功大學),更名為「光復校區」,文、商兩學院陸續遷入,成大行政中心也逐漸轉移到光復校區。

1994年,老榕生病,獲得國泰人壽捐助新台幣100萬,以本金孳息的方式來維護。

2015年,蘇迪勒颱風的風雨將榕園東南角的榕樹劈分成二,讓成大校內外憂心不已。同年校慶,眾多校友慷慨解囊募得新台幣500萬元的護樹基金。
 
2019年,成大為校園近四百株老樹掛上QR code,透過手機APP掃描,可至「成大樹」瀏覽相關資訊,若發現樹木有狀況,也能即時回報,讓校方即時採取預防措施,讓老樹們永保長青。
 
2021年,成大邁入創校90週年,一百多年來,榕樹都默默地屹立在成大校園,守護著一屆又一屆的成大教職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