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敘事

朝夕相處─宿舍生活

概述

校園宿舍對負笈府城的學子而言,可安頓棲身猶如台南的家。每間寢室配住3~8位可能來自不同系所與年級的室友,小小的空間裡每人努力經營,是與室友共渡酸甜苦辣大學生活的重心。近期校方亦增設雙或單人套房,提供學生更多選擇,尤其對隻身來臺的國際生的照顧。

宿舍延續至今,由住服組經營,日治時,宿舍配置在校區的核心,南為教學研究,北為運動休閒,考量以學生生活為中心的空間規劃模式。隨著學校發展,學生人數漸增以及新校區的取得,陸續於勝利、光復、敬業等區修建宿舍,亦可見各具時代特色之建築形式與面貌。

戰後校長鼓勵南部女生報考,女性現身校園,考量安全規定非家居台南者一律住校,校方並在成功校區北側始建女舍,並設餐廳。而女舍門禁森嚴,男學生不敢越雷池,宿舍外的相會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高工生住宿回憶

「1、2屆學生入住的宿舍,是1棟兩層老樓房,位於臺南公園西側鄭子寮高台上。老師與可愛的女兒及雙親就住在相鄰的官舍。因為竹上老師、譽田老師也住在這裡的官舍,厚臉皮的住宿生們,常以家庭拜訪名目不請自來。我想親近老師一家人的歡愉交流,其實是安撫了這群離家年少學子的感傷。」 (第一屆電氣科 伊東貞昭,鳳木會報第29號)

臺籍生不得入住校舍的規定,直到1943年都還持續。從第13屆機械系增田昌俊在鳳木會會報的回憶文中,提及與他同為台北工業學校的同學洪瑞卿,是被保送進高工的,而且很早即提出住宿申請,並完成所有申請程序。開學當天行李從澎湖運抵學校,卻被校方拒絕,正愁不知何方落腳而情緒非常低落。而增田昌俊他自己是透過台北工業學校學長介紹,就順利申請到,當下讓他羞愧得想挖個洞鑽進去,因為台北工業學校不存在臺日歧視的狀況。(鳳木會報第54號)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開始,12月27日縮短畢業年限3個月,1942年9月26日再次限縮為2年6個月。第11屆機械系高橋一行回憶道;「記得1942年3月時,夜間外出回宿舍之際,經過陸軍火藥庫,沿著第四部隊圍牆走回來,曾經發現有小石子從牆內飛出之事,…住宿生夜間外出時間開始設限,同時各宿舍開始自主性地晚點名。」(鳳木會報第67號) 而高工校址緊鄰軍營的矛盾也因此凸顯。

宿舍分佈區位變遷

日治時期

本校1931年創設初期,尚未於校區內建置宿舍,規定臺籍生不能入住,需住宿學生不多,在台南公園西側臨近本校教師宿舍處,租用民宅作為宿舍,稱為「鄭子寮宿舍」,1933年首座寄宿舍南寮興建完工,學生始入住校區。

隨著學生的增加,1942年東、西寮陸續落成,始提供剩餘床位供臺籍生入住。除南寮為一層外,東西寮為二層樓,皆採東西向中央走廊,南北配置宿舍單元,建築形式外覆雨淋板、雙斜黑瓦頂的木造建築,唯南寮有鋼筋混凝土及磚造補強。

省立工學院:接收與承襲

戰後本校改制,續用日治宿舍。1950年,師生人數快速成長,1951年將南寮整修為套房,供教員進住;並陸續在成功校區北側增建序列學生宿舍,包括1951年的第三、四宿舍,1953年第五、六、七舍,及1955年第八舍。

此批宿舍群承襲日治時雨林板與黑瓦斜屋頂風格,唯外牆加設成排斜撐為其特徵。1947後女生人數逐年增加,女宿需求亦增,初期僅第四與第七宿舍作為女宿使用,後皆改為女生宿舍,第三宿舍則於1970年改為餐廳。

美援時期:風格轉型

1953年執行與普渡大學合作之美援計畫,包含擴大辦理僑生教育項目,故陸續於新取得之勝利校區興建僑生宿舍,包括1954年的第九、1955年的第十,及1956年第十一(勝四舍)與第十二(勝五舍),該四座皆採現代簡潔幾何線條之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之建築形式。

省立成大時期:過渡暫用期

1956年本校升格為省立大學;1966年在接收原為軍營的光復校區後,曾將部分營舍轉作宿舍,如第十五、十六(1966)、十七(1966)等宿舍,十六宿舍僅短暫使用,便改為玻璃教室(1970),十七宿舍改則為共同科大樓(1971)。

國立成大時期:迎頭趕上

1971年本校升格國立大學,陸續有勝利校區之1973年第十九(勝三舍)、1976年第廿(勝二舍)、1977年第廿一(勝一舍)等宿舍,以及1978年成功校區成功女宿等落成。1976年後,因部分宿舍拆除或改做他用,計有9棟男舍,6棟女舍;

1980年代,光復校區有光一(1982)光二(1985)兩座大型、高樓層之男生宿舍興建,勝利校區則分別興建勝九女舍(1983)與勝六研究生宿舍(1987);

1990年代,除新建勝八女舍(1992),及光復校區光三研究生宿舍改建教職員宿舍外(1994),宿舍開始擴及新增的敬業校區,如新建的敬一舍(1997),與由聯勤支援指揮部台南營區建物改建的敬二舍(1998)。

迎接21世紀:改革與創新

2000年後,宿舍新建減緩,僅2004年的敬業三舍,與2008年勝利的太子學舍。升格為國立之後,不僅有四層樓以上宿舍群,甚至興建高於十層樓之大型宿舍,以容納持續增加的住宿生,同時也採用委外經營管理之BOT新模式。

成大生住宿回憶

《成大青年》33期(1978年11月11日)有一篇〈女孩之歌〉,始論鳳凰花城的小故事:『…比比看的遊戲,…滿城鳳凰花、成林的「鐵馬群」,然而比到自己頭上,男孩女孩,19比1,10比1,一直到今天6比1,還有夜間部的姊妹可以湊一湊,…。』(頁76)

「袋袋餐」

首章〈吃的藝術〉生動描繪女生攜帶餐點回寢室:『…鐘聲響起時,…霎時大學道上、勝利道上、東寧道上,人潮洶湧,人人面有「激色」,蔚為風氣。…成大男孩愛吃且能吃,成大女孩呢?愛吃卻怕吃,一切求謹慎,吃的藝術便由半碗飯哲學到摩登的「袋袋餐」,…「袋袋餐」的歷史無從考據,…夾在一堆英雄好漢當中進餐,難免咀嚼無味,坐立不安,…只好袋袋一拎,逃之夭夭。』(頁76~77)

「郭家」

『…男孩吃宵夜,…民族路夜市帶回南北小吃,豈不樂哉。…女孩吃宵夜,學問可大了,…有一個地方,純屬地下性質,…那就是十九宿舍地下室…,「郭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麵包冷飲水果到日用品,琳瑯滿目。…10點半總圖書館回來,先到「郭家」報到,…11點宿舍大門已半掩,…連接二十宿舍的廣場上,卻見不少女孩跑來跑去,一來一往,像似玩甚麼團體遊戲似的。』(頁78)

「牆裡牆外」

「莘莘學子負笈他鄉,男孩像隻脫韁馬般的雄心萬丈,女孩卻是苦澀的磨練。」

『沿著總圖左邊那條大道走去,一幢幢庭院式的平房靜立圍牆裡的繁花綠叢中,…進門處一棵鳳凰樹矗立,長相獨特,像是一位橫眉豎眼的把門武士,駕著大刀對你瞪視。門牆柱上掛著一塊寫著「男賓止步」的大招牌,更增添幾許神秘, 您可知道,這可是鳳凰花城的女兒村呢!』(頁80) 

『十七宿舍風水甚佳,不但有「成大第一風景線」之稱 (蓋鄰近文商學院,地處交通要衝,站在二樓走道,對來來往往的眾小姐,可以一覽無遺也),而且,宿舍前有棵高大芒果樹,紛綸葳蕤,每年產量甚豐,我們將生芒果用竹棍打下來,切片後沾「蝦醬」吃,…遂成為十七舍招待外賓…的一道名點了。』(摘錄自〈成大憶往〉《成大校刊》1977年9月1日)

單元空間變革

以住服組宿舍資料分析,宿舍房型多為雅房,套房比例低;居住模式多採男女分舍,即便研究生,亦分男女兩區,近期方有太子學舍混居模式,「男賓/女賓止步」之告示牌,如今將成共同的回憶。早期4到8人共用一房單元為常態,宿舍面積不大,曾有12人共用一房的高居住密度時期,不僅房間左右兩側各擺兩張雙人床,加上中間尚擺兩張雙層床,人均空間僅0.42坪或還不到的擁擠情況;1970年代後每間減至2到4人,至少能擁有0.99坪的人均空間,2008年太子學舍啟用後,單人套房人均空間甚至多達5.54坪,這種寬廣居住環境是早期住宿生難以想像的。

學生住宿率之變化

1955年省立工學院時期,全校約有學生830人,共有8棟宿舍,其中男舍7棟(1~3,5~8舍)共居570餘人,女舍1棟(第四宿舍)共居約近80人,住校比例高達百分之78。女生主要集中在化工系(33人)及建築系(28人)。

然本校1971年改制國立之後,已有學生宿舍16棟,其中男舍10棟,女舍6棟,約可容納2000人,約佔學生總數百分之40,唯女舍不足,當時正積極籌建中。

近年來學生校外租屋情況已越來越普遍,校內住宿人數逐漸下滑;以101~108學年度觀之,學生總數約21000人上下,然而,自106學年度之後,住宿生已不足6000人,約占學生總數的百分之26~28間起伏,與過去相比明顯下降。

伙食與餐廳

1972年3月6日的《成大新聞》特別刊登廣告:「勝利、成功、光復三餐廳於三月一日起,每晚六時至十時,備有彩色電視及電唱機供同學欣賞,並有冷飲、宵夜等食品以應同學之需。」聽學長姐回想,有了電視之後,為了能學準確的英語發音,常等著看美國的電視影集,而有共同回憶與話題…。

『住在宿舍的同學很方便,因為每一個宿舍區都有一個餐廳。舊女生宿舍前,建築系館邊,有個「女生餐廳」;十九舍與僑生宿舍之間有個「勝利餐廳」,第一宿舍一帶有個「第一餐廳」,而座落在光復校區的是教職員福利餐廳,每學期和各宿舍一樣,都必須參加清潔大檢查,排列名次…。』(摘錄自囂問〈吃在成大〉《成大校刊》1975年3月21日)

戰後初期物資缺乏,解決住宿學生伙食問題採「包伙制」,由訓導處管理,學生自治組成伙委會辦理;委員會由住宿生中推選7-9人組成,設主委,下設監察、總務、採購、保管四組,監察組主管帳務審查及監督餐廳之清潔與衛生。委員任期為一個月,因故縮短或延長任期,須經訓導處學生管理組備核,一學期內不得連任,當選之委員不得藉故推辭 (因是服務的苦差事)。

學生每月繳納膳費,供應三餐,膳食委員由學生逐月抽籤選出,負責管理帳目、採買保管食材與監廚等事務。打菜亦由學生負責,廚工則為校方所聘請。搭伙者發給飯票,按日計算,有用餐便會在當日表格劃記,月底結算時將剩餘膳費退還學生,餘款交接給下月伙委會。

1960年代末期,校內出現招租委外的自助餐廳,包伙制漸消失。部分餐廳設於宿舍建築物內,方便住宿生。因經濟實惠又近便,非住宿生也常去用餐,如勝一的勝利餐廳,光二的光復餐廳,敬一的敬業餐廳皆屬此類;此外第十九宿舍(勝三舍)地下室也曾設有零食部(如郭家),供應麵點、飲料及日用品等服務。

1980年代校方曾於活動中心設高級西餐廳,常是學生慶功宴、教師招待外賓的好去處。然而後站的新設與大學路的開通,促進育樂街的繁榮,逐漸發展的大學城,不再僅如70年代的「談天樓」的三樓有露天涼座,二樓有X聲道音樂,可以自選唱片,「紅棉」的各式炒菜,「清香園」的廣式小吃,「蘇杭經濟小吃」的江南風味…。再加上醫學院與醫院的成立,讓校內的餐飲帶來更多樣的選擇。

年度 標題/事件/理念 地點
1933 第十四宿舍 學生第十四宿舍
1933 1933 年 9 日 13 月 南寮落成 ( 首任校長若槻道隆相本 ) 南寮
1935 學生宿舍南寮 ( 第 9 屆機械工學科 椎名三郎提供 ) 南寮
1941 1941 年 4 月 南寮宿舍門口 南寮
1942 第一、二宿舍 學生第一、二宿舍
1942 1942 年東、西、南學寮學生於武道場舉行送別會 ( 高橋一行提供 ) 武道場
1943 高工時期宿舍內 (32 級馬學坤提供 ) 南寮
1949 省立工學院時期於南寮前合影 (38 級李國璿提供 ) 南寮
1950 學生宿舍餐廳前(39級畢冊/謝爾昌提供/機械系典藏) 學生宿舍餐廳
1951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51 1951 年 女生宿舍 ( 國立成功大學校史紀要初編 ) 女生宿舍
1953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54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55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55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56 第十一宿舍 芸青軒
1956 1956 年 位於第十宿舍旁的僑生餐廳內部 (1956 年本校英文簡介 ) 僑生餐廳
1957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57 二層樓高的東寮 (1957 年畢冊 ) 東寮
1958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58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58 從左至右分別為勝利校區的第十、九宿舍、第二交誼廳、及腳踏車棚 (1958 年畢冊 ) 第十、九宿舍
1958 第十二宿舍 ( 今芸青軒 ) 和第十一宿舍 ( 今勝四 ) (1958 年畢冊 ) 芸青軒
1959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59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59 第十一宿舍 芸青軒
1959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59 第十及第九宿舍 ( 今勝六舍處 )(1959 年畢冊 ) 第十、九宿舍
1960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60 第十一宿舍 ( 今勝四舍 )(1960 年畢冊 ) 勝利四舍
1961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61 第十二宿舍 ( 今芸青軒 )(1961 年畢冊 ) 芸青軒
1962 第十一宿舍 芸青軒
1962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63 第十二宿舍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十二宿舍
1963 8 人房的女生宿舍寢室 (1963 年畢冊 ) 女生宿舍
1964 第十一宿舍 芸青軒
1964 第七宿舍 第七宿舍
1966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66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66 成功校區北側宿舍 (1966 年畢冊 ) 北側女生宿舍
1970 成功校區北側女生宿舍圍牆旁的愛情故事 (1970 年畢冊 ) 北側女生宿舍
1971 土木工程學系活動於女生宿舍前拍畢業照 (1971 年畢冊 ) 女生宿舍
1975 第九、第十宿舍及第一餐廳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九、第十宿舍及學生第一餐廳建築群
1975 第十四、第十五宿舍 光復宿舍群
1975 第十九宿舍 勝利三舍
1975 勝利三舍 勝利三舍
1975 勝利二舍 勝利二舍
1975 第二十一宿舍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二十一宿舍
1975 第二十宿舍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二十宿舍
1975 學生於第十一宿舍 ( 今芸青軒 ) 廊道上剪頭髮 (1975 年畢冊 ) 芸青軒
1976 勝利三舍 勝利三舍
1977 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
1977 第十四、第十五宿舍 光復宿舍群
1977 第二十一宿舍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第二十一宿舍
1977 勝利一舍 勝利一舍
1978 光復男生宿舍 光復宿舍群
1978 成功北側女生宿舍 北側女生宿舍
1978 國家理論中心(現理學教學大樓化學棟) 國家理論中心(現理學教學大樓化學棟)
1978 學生於光復宿舍廊道上讀書 (1978 年畢冊 ) 光復宿舍群
1979 第七宿舍 第七宿舍
1979 第十四、第十五宿舍 光復宿舍群
1979 勝利三舍 勝利三舍
1979 勝利二舍 勝利二舍
1980 第七宿舍 第七宿舍
1980 第十四、第十五宿舍 光復宿舍群
1980 勝利二舍 勝利二舍
1980 勝利一舍 勝利一舍
1980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一舍一層平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0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一舍二層至十層平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0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一舍寢室單元剖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0 接收光復校區後,校方將營舍改為學生宿舍 (1980 年畢冊 ) 光復宿舍群
1981 光復一舍 光復宿舍群
1981 勝二舍內部 (1981 年畢冊 ) 勝利二舍
1981 勝二舍 (1981 年畢冊 ) 勝利二舍
1983 勝利九舍 勝利九舍
1983 夜晚中燈火通明的光一舍(1983年畢冊) 光復宿舍群
1983 女聯社在勝三舍舉辦繡球大會 (1983 年畢冊 ) 勝利三舍
1983 女學生坐於勝二舍窗台 (1983 年畢冊 ) 勝利二舍
1984 光復一舍 光復宿舍群
1984 勝利九舍 勝利九舍
1984 1984年唯一未拆學生第五宿舍 ( 張紹竑授權照片 ) 第五宿舍
1985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二舍一層平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5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二舍三層至十層平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5 本校營繕組典藏光復二舍寢室單元剖立面圖 光復宿舍群
1985 光復一舍大門(1985年畢冊) 光復宿舍群
1985 勝二舍內部 (1995 年畢冊 ) 勝利二舍
1986 勝利四舍 (75 級工科吳信憲提供 ) 勝利四舍
1987 勝利九舍 勝利九舍
1988 1988年光復二舍一樓門廳座位區 (1988 年畢冊 ) 光復宿舍群
1989 勝一舍內慶生 (78 級許英華校友提供 ) 勝利一舍
1989 勝一舍內烤肉串 (78 級許英華校友提供 ) 勝利一舍
1991 學生第十七宿舍,後做為共同科 ( 成大六十年 ) 光復宿舍群
1995 勝八舍 (1995 年畢冊 ) 勝利八舍
1997 從台南火車站拍光復一、二舍 (1997年畢冊 ) 光復宿舍群
1997 光復一舍寢室內部(1997年畢冊) 光復宿舍群
2004 勝八餐廳招牌 (2004 年畢冊 ) 勝利八舍
2010 國家理論中心(現理學教學大樓化學棟) 國家理論中心(現理學教學大樓化學棟)
2011 第十一宿舍 芸青軒
2011 勝利四舍 勝利四舍
2020 2020年沐木平台 光復宿舍群
2021 勝利九舍 勝利九舍
2021 高聳的太子學舍(許家豪攝) 太子學舍
2021 太子宿舍外的腳踏車停放區(許家豪攝) 太子學舍
2021 太子宿舍大門外的便捷郵箱 太子學舍
2021 敬業一舍入口 敬業一舍
2021 敬業一舍陽台 敬業一舍
2021 位於敬一舍的敬業餐廳 敬業一舍
2021 敬業三舍大門 敬業三舍
2021 敬業三舍 敬業三舍
2022 2022年光復宿舍生活紐帶學苑 光復宿舍群